犬只形态比赛,又名犬种比赛,是犬展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犬展中会有一名非常悉知某一犬种的裁判来评估每一只纯种参赛犬与已建立的该品种的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由于犬种标准只与犬只的外观质量有关,如外表、运动形态、气质,因此形态比赛不会涉及其他的对犬只的评估,如某项工作或运动比赛中的敏捷性、遗传健康、全面健康检查、某项遗传性疾病检查或任何其他不能用外表来判断的特征。当某一犬只在形态比赛中获得必要数量的奖牌,并符合某家单犬种俱乐部的特定要求后,该犬只即被认为获得了形态比赛的冠军头衔。确切的形态比赛和授予冠军头衔的规则根据不同的养犬俱乐部会有不同。第一次的现代形态比赛于1859年举行于英格兰纽卡斯尔泰恩。
形态比赛裁判试图发现能够集公认某一犬种标准于一体的犬只。这样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有些判断必然是主观的。犬种标准中的描述只能在实践经验中体会到,举个例子,如何才算是符合“完整的覆盖”或“快乐的态度”。
犬种比赛不是在参赛犬只之间的比较,而是每一只参赛犬与裁判脑中的理想犬种模样之间的比较。裁判会选出符合理想犬种标准的参赛犬。
裁判会获准裁决某一品种或数个品种(通常在同一组别)的形态比赛。少数的一些裁判被称为全犬种裁判,他们具有裁决很大数量得犬种的能力。
【获胜】
犬只在形态比赛中竞争以获得积分和证书,向冠军头衔发起冲击。
英国养犬俱乐部评分系统被认为是对冠军头衔要求为严格的,该系统亦被应用于澳大利亚国家犬协和其他国家。为冠军头衔设立的某些形态比赛中,每个品种中获得佳母犬和佳公犬的犬只会获得一张挑战证书,拥有三张该证书的犬只将被授予冠军头衔。每个犬种挑战证书的授予数量事先由养犬俱乐部决定,因此获得冠军头衔的机会十分有限。
在美国和加拿大,犬只每次在某个级别的比赛中获胜将会得到一些积分,积分达到要求后会被授予冠军头衔。根据形态比赛的级别不同、参与比赛的犬只数量不同、以及比赛规模都会影响积分的数量。获得冠军头衔所需的确切积分数根据俱乐部也会有所不同。
世界犬业联盟主办不同于其他比赛的国际性赛事,比赛中裁判将对每一只参赛犬的优劣作书面描述。只有获得高分的犬只才能与其他该品种的犬只互相竞争。犬只必须获得四张国际性美犬证书才能被授予冠军头衔,其中一张证书必须在该犬所在国获得、至少有两张证书须在其他国家获得并且四张证书必须由三位以上不同的裁判授予。
形态比赛是一种晋级式的比赛,参赛犬须经过层层的筛选才能进入终角逐。终一轮的角逐将评选出全场总冠军(BIS),通常在各组的胜者中挑选。在初一轮的比赛中,参赛犬只根据品种分组。每一品种又被根据性别、有时候也根据年龄分成小组。先对公犬进行评定,然后再是母犬。晋级到下一轮的犬只被根据犬种群分组。终一轮的比赛的胜者将由一名接受过特别训练的全犬种裁判在所有晋级的犬只中挑选。
【形态比赛在澳洲】
在单品种的比赛中,犬只会被分为以下几组:幼犬组(某一限定年龄以下)、成年公犬组(又根据年龄分为年幼组、限制组或中间组和开放组)、母犬(类似公犬也分为小组)。
各个小组的获胜犬只竞争佳公犬和佳母犬,佳公犬与母犬再将互相竞争全场冠军的殊荣。参与“进口注册”比赛或“非单独分类犬种”比赛的犬只将争夺“佳进口犬”或“佳非单独分类犬”。其他在小组中胜出的犬只将争夺各性别组的第二名,称为后备佳公犬和后备佳母犬。这样做是为确保公平,因为可能某一组对该品种而言与其他组别相比具有更强的标准特征。如果裁判认为存在这种情况,佳公犬和后备佳公犬可能诞生于同一个小组。
全场总冠军将于佳公犬和佳母犬之间诞生,全场佳进口犬和全场佳非单独分类犬的角逐亦是如此。落选的犬只被认为是全场亚军。然后全场亚军与异性别的后备佳犬将争夺后备单犬种冠军。因此,如果全场总冠军是佳母犬,后备单犬种冠军则将是佳公犬或后备佳母犬。
在多犬种和全犬种比赛中,各个犬种的冠军将参加该犬种群的组别冠军。举个例子,各个梗类的冠军将相互竞争佳梗犬。“佳进口犬”不能参与组别冠军的角逐,但被允许在组别冠军评选之前荣誉性的绕主场一周。 后,组别冠军之间将竞争全场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