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
绯红金刚鹦鹉和蓝黄金刚鹦鹉(AraaraFauna)。这2种鹦鹉先是密集圈养于
2临床症状
患病鹦鹉早期精神不佳,羽毛松乱,口腔溃疡,舌面黏膜覆有一层黄白色伪膜,其间反复腹泻和呕吐。至发病中期,患病鹦鹉食欲下降,闭眼蜷缩,爪发绀,翅无力,进行性消瘦,咽部黏膜可见隆起的柱状或多乳头状灰白色增生物。后期,患病鹦鹉精神委靡,吞咽困难,极度消瘦,嗉囊肿大,触摸嗉囊可感知大量食物蓄积于嗉囊内,严重腹泻,部分鹦鹉脱肛,粪便呈暗红色、腥臭。濒死期,患病鹦鹉站立不稳,摇晃,不断点头伸颈,全身颤抖,终衰竭死亡。
3剖检变化
死亡鹦鹉形体消瘦,舌黏膜均覆有一层黄白色伪膜,严重者上腭也可见黄白色的黄豆大小的增生物,食道、嗉囊及嗉囊和腺胃交汇处黏膜均散布大量突起的灰白色或粉红色纽扣状的增生物,部分增生物甚至粘聚成团,形成栓子,阻塞整个上消化道,嗉囊壁菲薄,黏膜充血,部分黏膜坏死、脱落,回肠、盲肠和结肠黏膜严重出血,呈暗红色。
4实验室诊断
4.1涂片镜检:病禽死后2小时内尽快采样镜检,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刮取喉头或嗉囊黏膜上的黏液,涂片,加入1滴生理盐水,做成压滴标本,10倍镜下检查,发现有椭圆形或梨形的活虫体作螺旋式翻动前进。
4.2虫体染色镜检:以增生物拭样,加1滴生理盐水涂片,干燥,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镜检,可见虫体前端有4根典型的游离鞭毛,1根细长轴刺贯穿头尾延伸至虫体后缘之外,一片沿虫体边缘向后延伸的波动膜。
4.3微生物培养:将干酪物接种于普通肉汤和琼脂培养基上
根据消化道黏膜特征性病变,结合实验室诊断,证实为绯红金刚鹦鹉毛滴虫和丝状真菌混合感染。
5治疗
5.1患病鹦鹉用灭滴灵(甲硝唑)粉剂按0.05%浓度加入饮水中,供其口服;赖氨酸、蛋氨酸均按0.1%浓度,多维按每千克体重50mg拌入饲料对全群鹦鹉进行饲喂,饮食困难的病禽采取灌喂或填食的方式,强迫其采食或饮用混有药物的水和饲料。连续治疗8天,停药3天进行观察,证实鹦鹉服药无明显不适应,继续3个疗程。
5.2对反复腹泻的病例,肛拭采样,培养分离致病菌(如葡萄球菌等)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的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等)肌肉注射治疗,对已排暗红色粪便的病禽采用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敏和云南白药等治疗。
发病的8只绯红金刚鹦鹉中,3只因病情过重而死亡,其余病情受到控制。全群鹦鹉未见新发病例。
6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对患禽进行隔离治疗,器械专舍专用,鹦鹉笼舍每日打扫,饲具0.1%硫酸铜刷洗清洁后使用,场地和周边环境每个月采用漂白粉彻底消毒,保持通风干燥。增加鹦鹉笼舍,避免鹦鹉过分拥挤,全群鹦鹉增加适口和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苹果、红萝卜、玉米等,以提高鹦鹉的免疫抵抗力。
7讨论
7.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例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患禽为毛滴虫和丝状真菌混合感染。
7.2禽毛滴虫病通常侵害上消化道,如口腔、舌、咽、食道和嗉囊黏膜表层,腺胃以下消化道的病变少见。在本病中,长期而越来越严重腹泻是一个显著的症状,这可能是因为毛滴虫主要寄生于口腔、咽部及嗉囊等处,不断地刺激破坏黏膜组织,导致溃疡或机体不断修复而出现增生组织。上消化道功能遭受破坏影响后,下消化道出现代偿性的消化功能过度活跃,长期超负荷工作,必然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菌群失调。而丝状真菌的感染进一步使得整个机体的免疫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出现反复甚至严重的腹泻症状。
7.3目前,对毛滴虫病的确诊一般采用染色镜检法和活体镜检法。染色镜检检测到的是已死亡毛液虫,而且染色历时较长,确诊速度慢;有时可能因着色不均匀,观察时不清晰,影响观察结果。而活体镜检则具有快速、准确、形象等优点。在活体镜检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注意:①病料应取自病变与健康组织的交界部位的组织及黏液;②镜检应在暗视野下进行;③毛滴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死亡。病料应从活禽或死亡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尸体采样,并尽快镜检。在诊断过程中,笔者连续多次自病禽口腔或嗉囊中取样,但仅在后来死亡病例中查到活虫体,可能是送检时间太长的缘故;④涂片中可适当添加不超过
7.4有关绯红金刚鹦鹉得本病的报道极少,常见于鸽,鸽得毛滴虫病的死亡率高达50%,且常和念珠菌混合感染,而本例则是禽毛滴虫和丝状真菌混合感染。在防治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蓝黄金刚鹦鹉与绯红金刚鹦鹉混合饲养达6个月之久,但并未发现1例蓝黄金刚鹦鹉出现毛滴虫感染症状,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鹦鹉对毛滴虫的易感性不同或者年龄差别的缘故,一般来说,雏鸟对毛滴虫的易感性要大于成鸟。
7.5目前治疗毛滴虫病的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硝乙脲噻唑、氨硝噻唑和洛硝哒唑等,但替硝唑、硝乙脲噻唑、氨硝噻唑和洛硝哒唑因价格、供销等因素不易从市场获取而较少用。毛滴虫的主要致病作用是上消化道的局部刺激作用,因此将药物溶于饮水中供其饮用,可以起到局部用药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甲硝唑是粉末状,微溶于水,溶解度为0.1%左右,这可能会不利于饮水用药。但实际应用时,笔者发现尽管甲硝唑溶解度低,但治疗浓度只需0.05%,远低于0.1%,故用甲硝唑饮用水投药完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