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本市发生犬类伤人事件117317例,死亡2人;2009年发生139592例,死亡1人。如何才能让养犬人主动为犬类接种疫苗?犬类免疫究竟是“公众利益”,还是“个人选择”?2月4日,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修正案)》(草案)解读引发了犬类管理新思考。
是否“免费”成焦点
去年3月,陕西省汉中市暴发狂犬病疫情,截至6月9日,11人患狂犬病死亡,6200多人被咬伤。随后,当地政府部门为控制疫情,捕杀了3万多只狗,遭到养犬人的激烈批评,“屠狗风波”暴露犬类防疫存在制度缺陷。
犬类是否免费免疫?是争议的焦点。一种观点是,狂犬病控制具有“公益性”,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国家规定的四个强制免疫病种——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都是免费。因此,本市犬类接种疫苗也可强制“免费免疫”。
另一种观点认为,“四病种”强制免费免疫,是为了保证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安全;而养犬纯属“个人选择”,养犬人理应承担免疫责任和费用,法律上也并无障碍。如果犬类免费免疫,等于让所有纳税人为“少数人”负责,未免有失公平。
收了费能否有效管理
本市犬类管理,上世纪80年代是“禁止养”,90年代是“限制养”,现在是“规范养”。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袁以星说,思路不断变化,是因为曾经的思路难以实现管理目标。
“每年办养犬证,内环线以内每只缴付2000元,内环线以外1000元,初衷是要提高门槛,减少养犬数量。”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潘建新说,目前,本市有证犬约13万只,无证犬约50万-70万只,“收费高门槛”适得其反;犬类是否免费免疫,也需要调整思路。
“两害相权取其轻”
“制定公共政策,要测算执行成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全心说,狗的寿命通常是15年,一针狂犬病疫苗成本20元,每年接种,一只狗的“终身成本”是300元,80多万只狗,财政能否承担?目前,接种正规疫苗的是“有证犬”,大量“无证犬”不接种疫苗,或者接种价格便宜,但质量并不可靠的疫苗,已是公共安全的潜在威胁。对照“财政承受力”和“潜在威胁”,究竟该怎么“两害相权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