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了,人与宠物相伴,人从宠物那里得到轻松,得到不离不弃的陪伴,宠物从主人那里也能得到关爱,人与宠物相处,到底谁给谁的宠爱更多呢?
宠物“做伴儿”
思想解放与社会流动性增强使传统家庭构架“变异”,丁克家庭的出现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一些宠物以“伴儿”的身份走进了这些家庭。随着这种现象发生类似于“文化传递”的“传染”,养宠物逐渐成了一种潮流和时尚。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说:“宠物在包括‘空巢’老人的中国老人群体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宠物“玩伴儿”
长期生活在成人环境中的独生子女往往任性、不善交流,而相当一部分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间的交流。于是,宠物作为可以寄托感情的对象,成为一些孩子的“玩伴儿”。在孩子眼里,宠物是“伴儿”,在难过时可从中获得安慰。曾有心理学家将宠物的这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归功于动物的“非歧视性”———可爱的小动物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宠物的可爱表情和种种小把戏成为安慰孩子的语言,带给孩子大的快乐,无形之中缓解了孩子心中的郁闷,帮助他们抚平心灵创伤,恢复自信与乐观;宠物又像是一本活教材,独苗儿童通过与另类生命打交道来感知外部世界。
宠物,不谈爱情与婚姻
一些漂泊在都市的白领打工者,因父母亲朋不在身边,宠物成了他们住所忠实的守候者。
在他们参与激烈竞争和打拼之后,在他们疲于应付各种关系之时,宠物往往比恋人更容易让他们感到轻松,人总是要找出口发泄感情,既然旁边没有爱人可以依托,那就把感情转移到宠物身上吧,毕竟这个比较直接,毫无条件,毫无保留,也毫无顾忌。
一些缺少凝聚力的家庭,夫妻之间往往貌合神离,宠物成了他们忠诚的“伴侣”。专家说,当家庭感情失衡,宠物成了家庭弱势一方的精神寄托,这种情况往往女性占到多数。特别是当家庭冷暴力等问题出现后,在对家庭生活失去信心的女性眼里,宠物的“不离不弃”成了她们大的安慰。
宠物的精神“反哺”
人们对宠物“施爱”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它们的精神“反哺”;面对宠物的自然天性,人们或许也在思索彼此间的芜杂与琐碎。人,在宠物面前,有时显得伟岸而又脆弱,博爱却又寂寞。
宠物对各种年龄段的人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社会发展了,各种新鲜事也随着发展了,人与宠物生活在一起到底谁宠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