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报道,基地中,训练场里摆设了各种训练设备,有竖梯、10级跳板障碍、跳火圈、跳轮胎……还有一片虚拟的工地废墟,上面都是石块和瓦砾,废墟下还挖了洞穴,正好够一人藏身,驯导员称这个废墟是训练搜救犬“搜救活人”科目的。下面就跟着派多格宠物美容学校的脚步一块去看看吧!
“坐、走、跳……”身着迷彩服的驯导员李刚边跑边发出口令,身旁的搜救犬牛牛跃起翻过竖梯,快速经过独木桥。在东五环东坝乡北京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外,便能听到搜救犬的叫声。
基地中,训练场里摆设了各种训练设备,有竖梯、10级跳板障碍、跳火圈、跳轮胎……还有一片虚拟的工地废墟,上面都是石块和瓦砾,废墟下还挖了洞穴,正好够一人藏身,驯导员称这个废墟是训练搜救犬“搜救活人”科目的。基地中共有15名驯导员和40条搜救犬。成为一只合格的搜救犬,需要在出生6个月时进行筛选,再经过8个至14个月的严格训练。
筛选:突然点鞭炮淘汰胆小幼犬
“搜!”随着驯导员李刚一声令下,搜救犬牛牛“嗖”地奔向训练场内的模拟废墟,在废墟里翻越石块和瓦砾。不到一分钟,在废墟的角落中大声吠叫,在牛牛吠叫的废墟下面藏着一名驯导员。
幼犬出生后,李刚与战友便会对幼犬进行培训,训练内容包括占有欲、声光训练等。在犬出生六个月后,开始对幼犬进行筛选,筛选出警用价值高的幼犬进行进一步训练。李刚说,警用价值体现在衔取欲望、胆量、灵活度、对人的友善程度。50%至60%的幼犬经过筛选可能成为警用搜救犬。“要有一定的撕咬欲望,不能怕光怕声,对人友善,身体骨骼良好,没有发育不良的犬就具备了警用价值。”
李刚会在搜救犬旁突然点起鞭炮,或突然打开伞,用来测试幼犬的胆量。“在筛选中不合格的幼犬就被淘汰,胆子小的犬虽然能通过训练有所改变,但是在现场的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
皮下植入芯片每两年复审
目前东坝的训练基地共有荷兰牧羊犬、德国牧羊犬、比利时牧羊犬、史宾格犬、拉布拉多犬等5个品种,共40条搜救犬。“虽然名字带有不同国家,但是这些犬基本都来自国内的南京、沈阳、昆明、南昌四大警犬培育基地,它们的爸妈都是血统纯正的优良犬”,李刚告诉记者,“挑选6个月以上的幼犬时,一般选择发育良好、亲近人、衔取能力强,占有欲望强、神经类型为兴奋型或活泼型的犬。”
幼犬通过基本考核后,还只能叫做训练犬,而不是一只搜救犬。之后还要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和两次考核,没有通过的训练犬被淘汰,合格者服役,成为工作犬。
通过考核的搜救犬还会在皮下植入一块微小的芯片,里面包含了搜救犬的基本情况、成长历程、战斗业绩等信息。此外,芯片还具备定位功能。搜救犬每两年参加复审,复审不合格的,芯片上的资料将被删除。
“总体而言,一只优秀的搜救犬要具备外向大胆的性格、较高的智商和优良的体格这三个基本的品质,像哈士奇那种‘撒手没’的类型则不适合做搜救犬”,驯导员徐东亮说,“但是,就算智商再高的狗,要想成为搜救犬,也必须经过系统科学的训练。”
训练:驯导员抽血做血迹搜救训练
搜救基地宿舍的窗台上,摆着十几块方形木板,木板的中心有一个圆洞,其中一块木板颜色较深,刚刚被清洗过的水印还未完全风干。
李刚的胳膊上隐约可以看到针眼,每次让牛牛练习血迹辨别时,他都抽出自己的血液。“队员都这么做,抽血然后处理后再让搜救犬去闻。”
李刚每次用0.1毫升的血液,将血液打到550毫升的水中,摇晃后再从血液与水的混合液体中抽出0.1毫升,滴在木板中的圆洞处,延时12小时后,再由搜救犬在十几块木板中,寻找那块沾了血液的木板。“这样才能让搜救犬在事故现场搜救中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血液的味道寻找到被困人员。”
训练中,李刚也需要变换着训练模式,以免搜救犬产生抑制心理。“驯导员也得要性格比较外向,不能内向,要不调动不了狗的兴奋度,训练就很难进行。”
3岁半的牛牛,是一只拉布拉多犬,李刚所带的第二只工作犬。在面积约半个篮球场大的建筑垃圾堆上,一名驯导员藏在1米多深的废墟下。
香肠、穿过的衣服等干扰物也被埋在了废墟中不同的位置。
“搜!”李刚下达口令,牛牛迅速蹿上废墟,仔细地嗅着。不到一分钟,它停下用爪不停往下扒并吠叫,牛牛停下的地方便是驯导员藏身之地。
“牛牛好样的。”李刚边鼓励边抚摸着牛牛,当它完成指定动作和指令后,李刚都会用这样的方式与它互动。
在搜救犬幼年时,驯导员就会点燃打火机,让幼犬一点点适应火苗,并逐渐加大难度,增加火场、火圈等训练科目,搜救犬便不再畏惧火。李刚说,作为一只合格的搜救犬,要进行翻越障碍、废墟搜索、箱体搜索、野外搜救、追踪训练、搜爆训练,“从幼犬六个月后开始,训练的时间为八个月至一年半左右,一只犬会被训练成一只合格的搜救犬。”
案例:深埋废墟下10米也能搜到
2011年4月11日上午8时许,朝阳区和平东街一座两层民居发生燃气爆燃,导致楼体坍塌。上午10时左右,现场明火被扑灭,搜救犬进入现场开始搜寻可能存在的被掩埋者。
“我当时看到我的搜救犬对着一处废墟吠叫,但是我明显感觉到它犹豫的情绪”,驯导员徐东亮说,“因为现场环境太杂乱了,搜救犬会受到干扰,但它们对血的气味还是敏感的。”
徐东亮读懂了搜救犬吠叫的含义,赶紧和战友对这处废墟进行挖掘,“这是一楼的一间厨房,我们将二楼掉落的一块楼板搬走之后,果然发现一名老者躺在下面,不幸的是已经遇难”,徐东亮说。
在接下来的搜救工作中,搜救犬又接连发现两名遇难者的遗体。
2014年8月29日清晨,朝阳区左家庄北里一居民家中发生爆燃。一对老年夫妇被困在一楼的废墟中,无法确定位置。4条搜救犬进入废墟,很快确定了被困者位置,终消防员成功救出生还老人。“就算深埋于废墟下10米,搜救犬凭借嗅觉还是能够找到被困人员,而像搜救机器人可能会因为隔着一块钢板就无法探测到生命迹象,这也算是搜救犬的优势之一”,徐东亮说。
经过系统训练,搜救犬甚至能够区分出生还者和遇难者的不同,“因为活人和尸体的气味是不同的,狗的反应也会有强弱之分,而像搜救机器人、生命探测仪等只对活人有反应,有时甚至会误把小动物当成人”,李刚说。
据悉,除了北京市内的搜救任务,这些搜救犬还曾参加过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各类救援50余次,找到100多名遇难者,救出30多名幸存者。
休息时第一件事是清理鼻子
记得汶川地震当天,李刚与战友便开始收拾装备。“我们虽然没有接到通知,但是我们觉着应该会去,因为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第二天,李刚与战友便直奔灾区。
李刚戴着两层口罩,带着他的第一只搜救犬安特在北川中学附近搜救。在废墟中艰难寻找,安特在废墟中低头嗅着。突然,安特停下脚步,对着废墟处吠叫。李刚迅速召唤救援人员,告知这里可能有生命迹象。“楼板与砖石压住了救援通道,救援人员挖了四个小时,看到了被困人,可惜已经停止呼吸。这是救援中难受的。”
救援休息时,李刚第一件事就是给安特清理鼻子,长时间的工作与复杂的外部环境,对搜救犬的鼻子造成很大的疲劳。“喝水问题很紧张,搜救犬也很渴,不多的饮用水要尽着它们。很多战友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一瓶水 ’。”
近的一次出警,在某小区的天然气爆炸中,得知一名老年人被困在爆炸现场的塌方中,搜救队员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寻找,但是用仪器寻找一个多小时后仍未有发现。
李刚接到了出警的任务,牛牛跳上废墟,在搜寻了近10分钟后,牛牛在一个墙角处吠叫。“吠叫就代表着搜救犬发出的信号,在这个范围中会有幸存者或是遇难者。”搜救队员对这个位置进行拆除,而后发现了一名老年遇难者。
搜救犬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没有局限性,一个很小的洞口,人员与设备很难进入,但是搜救犬就可以进入,不管是幸存者还是遇难者都能够定位。
花絮:原想开消防车却迷上搜救犬
“我家人希望我来北京当兵可以好好学开车”,来自山东的小伙子徐东亮,今年27岁,是一名有着9年兵龄的老兵,2006年他刚入伍时,抱着做一名优秀消防员司机的初衷,“没想到在怀柔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朝阳的东坝后,这个想法有了一点点改变。”
让徐东亮改变想法的是从东坝营区对面院落传出的阵阵狗吠声。
2006年,朝阳消防支队决定成立北京首支消防搜救犬队,随后由朝阳区政府出资在东坝建立了搜救犬基地。该基地占地28亩,另外还有3万平方米的绿地供搜救犬训练。
让徐东亮着迷的便是基地内的第一批搜救犬,“我从小就喜欢狗,家里也养着狗,后来队里选拔驯导员,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然后只要两个人,但我很幸运,得偿所愿。”目前已是搜救犬队驯导班二班班长的徐东亮说。
搜救犬队2006年12月29日开始正式投入执勤备战,由北京市119调度指挥中心统一调度,负责全市包括因火灾等原因导致的各种建筑物倒塌事故以及突发性山体滑坡、塌方事故、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的搜救任务。
冷淡对待搜救犬得到抵触回应
李刚的第一只搜救犬是一只史宾格犬,名字叫安特,是在沈阳搜救犬基地培训时分到的工作犬。起初,李刚并不喜欢安特,因为它没有德牧那样威猛。
李刚对待安特的态度十分冷淡,安特也似乎察觉到了李刚的冷淡,连基本的坐下训练都不愿完成。教官察觉到了李刚与安特的关系,抚摸着安特,与它一起玩耍,安特很快在教官的指令中完成了坐下的科目训练。
教官将安特再次送到李刚面前,安特又拒绝完成李刚下达的口令。“心里虽然不喜欢它,但是又没有办法,要练它。”李刚开始一点点转变态度,将每天的酸奶和鸡蛋省下来,拿给安特吃。训练结束后,李刚蹲在安特旁边,跟它说话,给它梳毛。“一个月的时间,常常跟它接触,安特也不抵触我了。训练也越来越顺,我也慢慢喜欢它了。”
“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们都和犬在一起,陪它们玩耍、训练。”李刚说,养狗的人一定要有爱心、耐心,要注意沟通和交流。“狗跟人一样,也有感情,只有用心去对它,它才会听你的话,把你当朋友。”“我们队里都是些小伙子,平时心里有什么不痛快,像和女朋友吵架了,分手了,都愿意和自己的搜救犬倾诉一下,”李刚说,“和狗交流特别简单,不管你说什么,它从不会说你不好,永远都是摇着尾巴,默默地望着你。时间久了,人也会变得简单。”
李刚每年都会去安特的墓前清理杂草。“很有感情,汶川地震它也跟我一起去了。”
在训练的15名驯导员中,刚开始李刚和安特的进步小。两个多月后,李刚和安特成为所有队员与搜救犬中进步快的一对组合。
2012年底,安特得病,在医院看过之后医生说只能静养,不能动手术。半年之后,李刚正在济南训练。“战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安特死了,我在走之前就知道它身体特别不好,没想到时间那么快。”握着电话的李刚没有止住眼泪,他叮嘱战友,“我回不去,安特要厚葬。”
战友在安特埋葬的地方埋下了一盆骨头、一盆犬粮还有鸡蛋。用防水的木板做了一个墓碑,写着“安特之墓”。